1991年,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灯展。
然而,就在园内一座仅有七孔的古桥上,突然爆发了惨烈的踩踏事故。官方统计显示,事件造成105人死亡,108人受伤。
这座桥的长度仅有17米,宽度不到6米,却因灯展中最精美的彩灯都集中在桥附近,使得游客必须经过这座桥,成为最佳观赏路线的必经之地。当天,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聚集在湖边那不足4公里的狭窄道路上。
目击者回忆说,因桥面过于狭窄,众人蜂拥而上,顿时秩序混乱。身材矮小的妇女和儿童被挤在拥挤人群的缝隙中,动弹不得,惊恐地呼喊求救。强壮的人们则为自保向四周空隙挤压,最终酿成不可控制的惨剧。
一些人被挤得几乎窒息,绝望之下跳入湖中求生;有幸者爬上了岸边;更多的人被后方跌倒的人推入水中。甚至有游泳者因身边不会游泳的亲友紧抓不放,最终一同溺亡。
展开剩余86%事发后,桥面上满是尸体,大多数遇难者为女性,尸体被踩踏得惨不忍睹。清理现场时,工作人员用卡车将散落的废弃鞋子运走,令人触目惊心。
湖中的遗体更让人胆战心惊,死者互相紧抓着彼此,仿佛连在一起。
这起惨案震惊全国。虽然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,但相关报道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迅速传播开来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18年后,一位专门收集灵异事件的网友再次翻出这段历史,引发了无数人的回忆。
原来,许多当年亲历或知晓此事的人至今记忆犹新,他们散居全国各地,但提及这场事故时依然充满迷惑与感慨。
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那是在1990年,距离北京亚运会开幕仅剩几周,那场灯展在太原迎泽公园举办。
我那时年纪尚幼,只知道家里人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要去看灯会,觉得这是件大事。
长大后我查阅资料,发现这场灯展名为“煤海之光”,在当时极负盛名。
每年山西煤矿都会举办灯展,成为一种传统,而“煤海之光”尤为特殊。
山西自唐代以来便有燃灯节的传统,各地还有“狮灯场市”、“灯竿节”、“提灯会”、“放天灯”、“闹花灯”等多样节庆,孕育了众多民间扎彩灯的能工巧匠。
那年秋季,山西举办了一场金秋灯会,北京亚运会相关干部在观展后惊叹不已,建议将彩灯带至北京展出,以庆祝亚运会,也让全国了解煤矿和矿工的风采。
随后,山西省内一百多家煤矿联合组建了山西省煤矿彩灯协会,出资筛选了196组作品,于1990年国庆期间送往北京展出。
灯展最初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,多位领导亲临开幕仪式,与山西花灯艺人合影、乘船赏灯,极大提升了山西彩灯的知名度。
从留下的票根可见,主办单位一是亚运会组委会,二是山西煤矿彩灯协会。
这次北京灯展引起轰动,十天内超过十万人购票参观,随后还在沿海发达城市及东南亚国家巡展,归乡时已声名远播,成为家乡的骄傲。
主办方随后选择在迎泽公园举办大型汇报展,号称华北第一灯展,作为回馈民众的盛大演出。
当时人们娱乐活动有限,不仅太原市民,甚至外省游客也慕名而来。
许多人携带老人和孩子,期待难得一见的灯展,却没料到血案就在这里上演。
1991年9月24日,成为太原人永难忘怀的日子。
当天,迎泽公园门口车水马龙,农民甚至早早驾驶拖拉机排队买票。
展览分日场和晚场,日场票价1元,晚场4元。
白天不开灯,工作人员在晚6点前清理游客,确认无人后才开灯。
白天人流较少,晚上则骤增。下午时分,排队购票的游人排成数公里长的长龙。
24日天气晴朗,我们本计划去观灯。
但村里有个老疯子突然挡住家门,极力阻拦我们出门。
此人父母早亡,孤居破旧祖屋,未婚无子,邻居尚且照顾。他常常神神叨叨地走在村中小路,四季穿着棉衣,远离孩子,从不伤人,也不干预他人家务事。
当天他异常激动,跑遍村中多户人家,大喊“今天会死人,别出去”。
母亲和姐姐已打扮妥当,但一向不信邪的父亲坚决不去。姐姐生气质问他,他沉默不语,还塞了两只馒头给疯子。
一家人心情沉重度过白天,直到传来惊人消息——迎泽公园真有人死了。
我没见过传说中的“云字”,但许多认识的人目击过。
网络上传得较多的是“女死”两个字的云彩。
当天晴空万里,云朵竟聚成巨大“女”字,笔画工整且横划笔直且长,市民甚至误以为是喷气机特意绘制的宣传。
无数人目睹此景,且“女”字旁似还有“死”字云团。
也有人说那云形像孩子或鱼,亲戚曾说是“女哭”两个字。
网络上也有网友称那是“女儿哭”。
无论细节,巨大“女”字云彩无争议。
记者曾随机采访多位太原市民,均表示云字位于市中心天空。
许多人当时未将云字与晚间踩踏事故联系。
但18年后网友串联起这些事件,推测十分恐怖。
有人说事故前半月,太原城出生一位会说话的女婴,曾言:“六斤半,来年女的死一半。”
事故统计显示,挤死105人,挤伤108人。
受害者中80%是体弱老人、妇女和儿童。死亡者中,男性27人,女性78人;16岁以下23人,17至59岁65人,60岁以上17人。伤者重伤5人,轻伤18人,一般伤85人。
有些家庭三口同亡,甚至有五口之家全数遇难,唯独留下年迈老人孤身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一名中年军官为保护一名孩童,将其肩举高处,结果在桥头被挤压致死。
民间流传,这起事件逝者多为女性,天空异象,似天宫在“收宫女”。
多年后询问父亲为何那天坚决不带我们去,他说完全忘记了当时的感受。
这场悲剧夺走了我们村两位亲人生命,尽管不全是女性,回想依然沉痛难忘。
本地还流传一则离奇说法:次年迎泽湖的鱼体型变得异常巨大,性情凶猛,色彩斑斓。
各种诡异传闻接连出现,令人毛骨悚然。
事故翌日,解放南路某单位(剧院或图书馆)礼堂贴满失踪者照片,家属苦寻亲人。
许多人仍失联,或昏迷医院,或尸体毁容停殡仪馆。
工作人员逐一核对名单,现场哀声遍野,哀伤混乱。
一名火车司机得知母亲与女儿罹难后瘫坐地上,连哭泣力气也无。
同事试图为其挡住记者镜头,但记者依旧拍摄。武警随后进场,强行收缴相机,防止继续拍摄死者家属。
还有家属焦急等待,无奈“生不见人,死不见尸”。
据说大部分受害者来自清徐晋祠镇长巷村,该村组织两批人观灯,第一批刚过桥,第二批上桥时便遭遇惨祸。
姐姐告诉我,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当年曾报道此惨案,事故调查后多名官员被撤职处分。
官方称,9月22日中秋节,售出门票4万多张,已出现严重拥堵。
23日售票5.8万张,管理仍无改善。
24日当天售票6.4万张,另有5万张赠票发放。
这些票无日期限制,无法有效控制游客数量。
事发时园内人数超限近十倍,而管理方未科学规划人流路线。
想象故宫每日限流8万人以维持秩序,北海公园与迎泽公园面积相仿,北京灯展每日入园人数仅约1万余人。
迎泽公园夜间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巨量游客。
村中老人回忆,灯展期间有小混混闹事,引发游客恐慌,小偷趁乱作案,激化了骚乱。
还有人传闻,一位穿白衣的老人当晚在七孔桥上舞剑,口中念念有词,增添神秘色彩。
此事故给当地人心灵带来巨大伤痛。
多年后,许多父母仍不愿带孩子去迎泽公园,哪怕去了,路过那座桥时心中依然忐忑不安。
这场惨痛事件,成为每个太原人不愿提及的心结。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